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馆藏珍品数量众多。在南京博物院的历史馆,有一面画幅宏大、制作复杂的模印砖画,画上竹林七贤与春秋时期隐士荣启期的形象栩栩如生,是现存最早的竹林七贤人物画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来探访这件南博的“镇馆之宝”。

总台记者 赵鹤

中山门内,紫金山下,我现在正在六朝古都南京。我身后呢,就是让很多海内外游客都慕名前来打卡的南京博物院。上至旧石器时期,下至当代,这里存放了43万余件的文物珍品。馆藏数量达到了全国的前三名。今天,我们将在这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来感受老祖宗的风骨和神韵。


(资料图)

竹林七贤在中国的文学长河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而他们大家名士的这种气度和风采,也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当中,就有一件镇馆之宝,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竹林七贤的人物画像,《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如果仔细看的话,您会发现这幅长4.8米、高0.8米的砖画,不仅线条非常的柔和流畅,而且是由一块又一块“画像砖”拼接而成的,共同构成了逍遥林下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的人物形象,可以说非常的珍贵。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 左骏

这幅拼砌砖画是上世纪60年代在我们江苏南京南部一个西善桥地方发现的,墓葬体量比较大,当时是我们南京博物院主持发掘的,然后这两幅壁画发现在这座墓葬的左右两壁,这个也是南朝的拼砌砖画首次发现。

专家介绍说,这幅模印砖画之所以能成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离不开它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所有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当中,唐代以前的已是极为稀少,更不必说六朝了。而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这两幅人物画像,正是目前发现的与六朝时期绘画风格最为接近的文物遗存,线条遒劲而细腻,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艺术风貌。

游客

竹林七贤,再加上名士这块的,觉得很震撼,古人的技术非常棒。

砖画的制作过程也特殊,先由当时有名的画师画出“粉本”,也就是 “草稿”,再由工匠将纸质或绢帛的粉本翻刻在木板上,制成模具,接着压印在未烧制的砖坯上,待烧制成砖之后,便运送到墓葬的所在进行拼装组合,整个过程就像在制作一幅巨大的“拼图”一样。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 左骏

我们在研究时候发现砖的侧边,都有当时工匠在制作砖时候的编号。比如说我们嵇康这一块,嵇康这一块上面的就是“嵇”,它在侧面会编(号),制作的时候就编写上“嵇”上行第一,表示是画面的第一块,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拼图游戏一样,但是它的制作工艺管理的流程和它拼砌的难度和制作的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现在所谓的拼图难度。

游客

我觉得特别震撼,因为不同的砖它拼凑成了一个完整的竹林七贤的一幅宏大的场面,而且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非常生动。

总台记者 赵鹤

以竹林七贤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有很多,诗文,字画等等,但以砖块作为载体却更能经受岁月风霜的洗礼。历经千年风雨而不腐朽,这是我们民族的气节。色泽质朴而不张扬,质地坚硬而不锐利,这是中华文化的品格。三百多块画像砖拼成跨越时代的经典作品,恰似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浪漫。感谢这幅作品,让魏晋时期士族知识分子那份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得以在今天与我们再次相见。

来源:CCTV4《中国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推荐阅读

更多 >

最近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