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胡立彪

近日,多部门发布今年“五一”假期的相关数据,让人感受到国内消费需求加快恢复的强劲势头。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5天假期(4月29日至5月3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超过2.7亿人次,日均发送超过5400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162.9%。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假期里,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21.4%和87.6%,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这个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4%,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倍。

市场加速回暖,既展现了我国经济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也凸显出我国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努力扩大居民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成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重要方面。当下消费市场形势开局良好,为全年恢复和扩大消费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应注意到,消费持续回升的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提振,下一步,要围绕“可持续性”作文章,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

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吃穿用行等基本消费多为传统消费,占大多数居民消费支出的大头,因此,提振消费必须在传统消费上下足功夫。要加强引导、强化监督、支持创新,推动增加高品质基本消费品供给,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倡导健康饮食结构,增加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和食品供给,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民族品牌加强同国际标准接轨,充分衔接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

积极发展服务消费。“五一”假期掀起旅游消费热,为交通、餐饮、住宿等行业带来商机,点燃消费市场引擎。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关于促进消费工作时,强调要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可以看到,在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文化、商业、旅游三大领域,将是促进消费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完善文旅产业市场体系,推进优质文旅资源开发,扩大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其他服务消费,如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等。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近年来,在科技赋能和消费升级驱动下,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化应用,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对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释放消费潜力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消费增长的新空间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型消费包括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培育新型消费,要注重将线上线下商品消费有机融合,将潜在的消费需求传导至产业链上游,带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引领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上下游全链条一体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促进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发展新个体经济等。

大力优化消费环境。消费者消费意愿、消费动力的强弱,与消费环境直接相关。因此,必须抓好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的工作。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监管模式,面对各种新型消费,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引导其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和消费后评价体系,强化信用在消费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消费共治机制;增强消费者主体意识,尊重消费者自由选择权,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实现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提升消费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消费市场人气渐旺,消费业态正在回暖。可以相信,随着各地提振消费政策不断出台和落地实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活力将被激发出来,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推荐阅读

更多 >

最近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