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平安证券发布一篇医药生物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关注新治疗类别、中特估、器械等边际改善细分领域。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2023上半年医药行业跑输大盘,板块持续分化:年初至今(截至6月12日),医药板块下跌4.54%,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70%,医药行业跑输指数3.84个百分点。截止2023年6月12日,医药板块估值为26.78倍(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对于全部A股(剔除金融)的估值溢价率为38.05%,低于历史均值的54.8%,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溢价率,都接近10年来的最低点。从子行业的角度来看,年初至今: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和中成药估值有所提升。其中医疗器械板块由于新冠相关收入减少带来体外诊断板块TTM市盈率大幅提升,化学原料药则受益于供需及价格的变化,中成药则由于政策支持推动了估值修复。其他板块估值均有所下降,其中医药商业下降13.5%,生物制品下降14.2%,医疗服务下降8.9%,化学制剂下降3.0%,板块持续分化。
(相关资料图)
创新药关注非肿瘤差异化治疗领域:抗肿瘤领域在中国企业创新药物研发管线中占据最大的比重,截至2022年8月,共有2040种药物针对抗肿瘤适应症类别研发,占所有适应症药物数量的47.6%。虽然国产新药管线数量增长显著,但从靶点分布来看存在大量同靶点扎堆的情况。
因此构建非肿瘤治疗领域新赛道的差异化竞争,是创新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我们重点关注:1)减肥药物领域增势强劲;2)阿尔茨海默症药引领神经病学治疗领域;3)核医学一枝独秀受追捧。
中特估板块重点关注中药及医药流通:以1350家国有上市公司的口径进行统计,自2013年以来,国有企业共有619起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主要以横向专业整合和战略性重组为主。其中公用事业、化工/钢铁等传统行业,以及新能源/医药/电子等新兴行业是重点。我们认为医药是“中特估”核心主线之一。其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1)政策支持的中药板块;2)估值低且边际向上的流通板块。
器械板块疫后复苏叠加集采恐慌释放,看好后续表现:疫后复苏背景下,医疗机构常规诊疗迅速恢复,是高值耗材(包括内镜、电生理等设备+耗材模式)与体外诊断产品放量的良机。随着部分器械集采的推进,市场恐慌情绪得到较大程度释放,其中已完成大范围集采,或是竞争格局良好、预期未来集采可控的领域均有修复机会。在追求边际变化的同时,市场也并未放松对标的业绩持续性的考量,我们建议优选其中基本面过硬、具备长发展逻辑的公司。另一方面,进军国际市场大大提升了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务空间。而能够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的产品更从中获得了质量背书,进而反哺国内市场。
关注其它短期受挫后的边际改善板块:1)CXO&生命科学上游:美联储加息预期接近尾声,更多创新疗法在临床实现突破,经过近两年调整biotech估值泡沫出清、性价比凸显,行业兼并加速,未来投融资环境也有望逐步回暖,带动CXO与生命科学上游行业转暖。2)疫苗:呼吸道传染病重心转移,流感、结核等预防产品有望得到重视;3)消费升级:可选医疗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整体景气度高,创新药、中特估、器械及部分短期受挫的板块呈边际向上的趋势,我们维持“强于大市”的行业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不排除带量采购等医保控费政策推出节奏超预期;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同时药物研发周期较长,相关企业存在研发失败风险;市场风险-市场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对医药行业产生负面影响;海外风险-《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等政策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将对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出海造成影响。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